在2020年12月4日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为深入学习、宣讲我国宪法,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精神,九三学社法大支社与民建法大支部联合,于11月30日下午利用腾讯会议平台共同开展了宪法理论专题研学活动。校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称心全程出席本次活动,并积极与两位主讲人互动交流。九三与民建共计20人参与了在线学习活动。九三学社法大支社副主委杨素娟、民建法大支部主委姜登峰主持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邀请九三学社社员、我校人权、宪法学研究专家王理万副教授,以“宪法序言里的中国梦”为题、为大家深入解读了中国宪法序言。王理万认为,我国宪法序言基于“主权”概念建立起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的复调叙事。对此,他具体阐释道:基于人民主权的逻辑,宪法序言叙说了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过程,强调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基于国家主权的逻辑,宪法序言叙说了国家摆脱外侮的过程,旨在建立强大的现代国家。同时,王理万认为,宪法序言关于政权合法性的论证,不仅有契约论的脉络,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命观。理万老师的讲解内容丰富、理路清晰,引人入胜。在与参会人员讨论交流中,针对关于公权力限制的话题,王理万分享的观点是:宪法不仅要限制公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要建立进取有为的政府体系,对外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二者共同建基于宪法序言描述的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使命,即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
随后,邀请民建会员、我校商学院资本金融系主任程碧波副教授分享了“从西方古地图看西方历史的重构”的研究报告,程碧波以精美的PPT演示了图表丰富、分析视角独特的报告。他首先基于沉积层的地质年龄检测原理,对比分析了尼罗河、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科学断代,又从1570年及更早的古地图中的尼罗河出海口及支流分布情况出发,比较了科学地质断代存在的差异,强调具有时间连续性的古地图是对当时尼罗河地质情况的有力证明。然后,他通过众多古地图的对比分析,提出两河流域涉及到更为古老的苏美尔等文明,并指出,这些区域如果是大海,将会使相应时期的西方历史面临重构的问题。同时,他还从介绍甘英到条支的路线图入手,研判大秦对阿拉伯半岛的影响,通过考证大秦的历史点位,发掘当时中华文明的强大辐射力。程碧波的报告对推动世界文明的研究以及如何论证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具有启发意义,也吸引了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本次活动加深了参会人员对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特色法治思想、宪法理论的理解与认识,对后疫情时代加强对世界文明、中华文明的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九三学社法大支社、民建法大支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