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致公党昌平支部在昌平区委、区统战部和致公党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以两会为契机,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动力,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强和改进支部思想、组织、社会服务、能力和信息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圆满实现全年工作目标。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多样化形式为支撑,在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创优秀典型
思想建设是开展一切党务工作的核心。为使思想建设工作更有成效、更有规范,支部在2008年在承继以往传统作法的基础上,也创新了一些模式。
1、以培训、研究、问卷、茶话会等多种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绩效。
我支部积极组织委员和部分党员参加市委和区统战部举行的有关十七大精神、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以及纪念五一口号六十周年等干部培训班,并派代表在会上做交流发言。会后,与会党员及时在支部会议上将学习内容和精神传达给每个党员。
支部先后举办了多次理论研讨会、中青年党员学习交流会等活动,并要求青年党员撰写学习心得,开展学习体会交流,其中的2篇学习心得已发表在《北京致公》上。
支部积极配合市委和区统战部就纪念五一口号六十周年和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等展开各种问卷调查,并就相关问题在支部正式会议上、非正式聚餐时以及集体活动的休息时进行讨论,加强交流,取得良好效果。
支部在春节前夕举行辞旧迎新茶话会,加强党员交流,尤其是青年党员与老党员之间的交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落实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精神。茶话会上,老党员们介绍党派的优良传统和他们的参政议政经验,并对支部的组织活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支部64岁的娄强老师曾在鞍山市政协、致公党以及侨联身兼数职,具有丰富的参政议政经验,他激动地向大家倾诉平生作为一名致公党员的骄傲,以及从身边小事做起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经验。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支部政治思想学习高速通道,提升了思想建设的水平。
支部进一步发扬网上思想学习交流制度和观察员制度,及时将需要学习的中共中央文件精神以及国内国际时事动态发布到每个党员邮箱中,同时要求党员将学习心得反馈到组织委员邮箱里。同时,支部及时将较好的学习心得,再反馈到每个党员邮箱中。通过学习-反馈-再学习-再反馈的循环学习通道,促使支部思想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3、思想建设见成效,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市委充分肯定。
由于支部重视并采取了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学习方法,在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严格按照致公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和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对北京市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有关指示精神,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获得致公党北京市委颁发的“政治交接活动优秀组织奖”,王蓉主委和于梅副主委分别获得“政治交接活动先进个人奖”。
二、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团结进取为感召,在全市运动会、反对藏独、汶川地震、奥运会等各项活动中频创佳绩、齐展风采
组织建设是开展党务活动的基础。这一基础的建立和提升需要各项组织活动的支撑。支部在过去一年中,除注重高质量发展党员外,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各级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党员的组织素质。
1、把好"入口",严肃认真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支部从建立健全组织建设的基础出发,在重视发展新党员数量的同时,也重视新党员的质量。今年一年,我们共发展4名新党员,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海外、侨眷背景。
2、协同合作,共参运动会,齐展支部精神风貌。
早在趣味运动会召开之前,昌平支部就积极筹备参赛工作。为在体操表演中展现昌平支部的良好风貌,支部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体操训练,训练包括平时个人训练和周末集体训练,尤其是七十多岁的老党员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由于准备充分,在正式比赛中,昌平支部整齐划一的队伍、高亢嘹亮的口号、认真标准的体操动作等受到与会领导和其他支部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昌平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获得致公党北京市委“人人参与 奉献奥运”趣味运动会“最佳表现奖”。
除团体体操表演外,支部部分党员也参加了其他个人和集体比赛项目。于梅副主委参加“猩猩运球”比赛,获得第七名,周洁冰参加“呼拉圈竞走”,获得第六名,熊苡参加“踢毽子”获得第八名,于梅、赵国强共同参加的集体项目“心心相印夹球跑”获得第四名,于梅、周洁冰、赵国强、刘卓共同参加的集体项目“结对而行”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3、积极参与海外反“藏独”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
支部王蓉主委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访学期间,面对企图分裂国家的一系列“藏独”活动,积极地予以抵制,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强烈爱国情怀。2008年4月3日,在由亚洲和太平洋宣传主任T.KUMAR主任和“藏独”运动主席就“中国西藏人权状况”进行演讲的过程中,王蓉主委带领在场所有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强烈驳斥,让他们听到了中国人热爱祖国的声音。 2008年4月7日,在美国大学法学院国际学生项目部拟办的一个有关“中国面临的挑战”专题研讨会中,王蓉主委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的演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国外人士更多地了解了中国。2008年4月19日,王蓉主委参加了在美国国会山举行的“了解事实真相,反对抵制奥运”的集会,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2008年5月26日,针对美国大学法学院宣告一个学生“西藏“国籍的错误做法,王蓉主委和所有中国学者、留学生给其校长写了一信,表达了对其错误做法的强烈抗议,并让其采取了改进措施,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4、奉献爱心,协助灾区重建。
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灾情时刻牵动着每一位党员的心。灾害刚刚发生,许多党员就积极踊跃询问支部捐款活动,短短几天,支部以集体名义捐款500元,部分党员以个人名义通过支部捐款800元,共计1300元。5月30日9:00至5月31日17:00在北京集美家居卢浮宫一层举办的“为了汶川的孩子们–首都统一战线定点重建地震灾区学校大型募捐活动”中,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共捐款4000元。为了响应致公党北京市委妇委会给全体女党员的倡议—“为灾区的孩子奉献我们的爱心”,在6月1日上午9:00时致公党北京市委举行的捐款仪式中,支部党员共捐款200元。为响应致公党北京市委“致力为公,共建灾区希望小学献爱心”的倡议,支部党员共捐款3200元。我支部主委王蓉在国外通过多种渠道为灾区人民捐款共3500元。支部在整个抗震救灾捐款活动中,共捐助灾区约12200元,特别是不少党员多次都参与,充分体现了支部党员“致力为公”的坚定信念。
5、服务奥运,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在统一战线迎接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活动中,支部副主委于梅率领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致公党北京市委“人人参与奉献奥运”趣味运动会。不仅在运动会前期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动员、精心筹备和组织训练活动,在比赛过程中党员更是参与状况良好,表现优异,多位党员都获得了比赛的单项奖。同时支部组织参与情况也受到致公党北京市委的高度肯定,被评为“最佳表现奖”。于梅副主委作为昌平三中一名教师,还组织带领部分学生参观奥运会比赛,组建学生拉拉队,在沙滩排球的比赛现场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运动员呐喊助威,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于梅副主委和党员赵国强分别获得“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充分表明了统战部对其工作的高度肯定。
三、以社会服务为突破口,结合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实践创新参政党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支部在继承传统社会服务形式的基础上,将参政党的社会服务与执政党的公共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并提升了参政党社会服务的模式。
1、承办北京昌平第五届苹果文化节闭幕式,创新了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我支部于11月18日承办了北京昌平第五届苹果文化节闭幕式暨世界民歌名曲合唱音乐会。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秘书长曹鸿鸣、组织部副部长李刚,北京市统战部副部长楚国清、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李昭玲、专职副主委谢朝华,秘书长沈小红,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书灵等各级领导出席。30余位专业表演者为大家献上了一台融北方民歌、南方民歌、俄罗斯民歌等共19首歌曲的大型合唱表演。合唱团指挥由被誉为继郑小瑛后中国最优秀的女指挥家——吴灵芬教授担任。演出了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创新了支部社会服务的模式,而且实践诠释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民主政治制度。
2、开办各种高层次的法律讲座,有效地扩大了支部社会服务的影响。
支部通过举办高层的法律讲座,扩大支部在高校的影响。1月21日和10月20日,支部分别邀请联合国专家DRAWER和美国大使馆法律顾问、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李张健仪律师到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行主题为“发展中的中国与世界”和“中国银行开平支行案”(“Bank of China Kaiping Branch Case”)的讲座。这两次讲座,不仅让高校学生接触了世界视角,而且切身感受了民主党派的工作。
3、将支助贫困学生与开展支部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拓展了扶贫帮困的途径。
支部通过让贫困学生担任秘书,不仅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而且解决了支部日常繁琐事务对支部党员时间的大量占用问题。该贫困学生作为秘书主要负责会议记录、日常的档案资料整理、学习资料寄送、通讯联络、信息的传送和反馈、《昌平致公》的排版、印刷及邮寄,以及由主委、委员交付的支部其他事宜等。
4、关注弱势群体,看望智障孩子。
支部一直以来关心弱势群体,推动残疾人保护事业的发展,9月20日,支部部分党员与致公党海淀区民族大学支部一同前往智光学校看望智障孩子,并给他们带去了一箱种类齐全的常备药和一些应急用的简单医疗器具,帮助他们建立校园医院。
5、引进高雅音乐,提升和活跃校园高雅文化。
我支部还积极组织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11月2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礼堂举行了中国青年爱乐合唱团专场音乐会,以引领当代青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以能力建设为根本,提升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水平
参政议政是党务工作的根本。它直接体现了一个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和水平,展现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一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紧扣中心,重视调查研究。
支部从充分发挥我党资源特色和支部刚成立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选题开展实地调研。在完成了《关于昌平区留学归国人员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之后,支部又完成《关于完善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的调研》的报告,不仅为昌平在这些领域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资料和建设性的建议,也为支部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关注民生,注重教育,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支部历来重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昌平区教育发展水平,同时出于对学生上下学安全和时间的考虑,支部在今年昌平“两会”期间共提交了一份党派提案《关于建立中小学学生上下学统一接送制度的建议》,和一个政协委员建议《关于减少昌平区中学优秀教师流失问题的建议》,进一步发挥支部参政议政能力。
五、以信息建设为窗口,以昌平致公为依托,加强上下沟通和对外宣传
信息建设是党务工作的“喉舌”。它具有对内上传下达,对外宣传沟通的功能。
1、坚持发行刊物,建立支部内部沟通桥梁。
支部到今年一共发行了三期《昌平致公》。该刊物从党务活动、思想建设、参政议政、建章建制、工作述职、时势动态、党员心声、海外传真、党员信息等九个方面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了支部的各项活动和工作。
2、互通信息,提高支部外部宣传效率。
支部还建立了对外信息反馈专人负责制,由专人以简讯的方式向我党市委、区统战部通报和反馈支部、党员的各项活动和信息,以便市委及时了解支部的活动及党员动向。
六、注重温暖工程和大型支部活动的凝聚作用,努力营造党内亲情氛围
温暖工程和大型支部活动是党务活动的润滑剂,是党员间联系的重要纽带。经常开展支部活动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增进党员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相互的友谊,为支部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弥补由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分散而引起的缺憾。
1、共度佳节,增进新老党员感情。
每年重阳节慰问老同志是支部的每年的固定活动,也是支部领导班子的职责。今年11月10日,我们通过组织老党员和新党员参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新老党员组织在一起,在共同漫步观赏植物同时,畅谈了支部的工作,增进了新老党员的了解和感情。
2、以小见大,持续开展生日送贺卡活动。
支部自从成立以来,一直继续坚持生日送问候制度,对每一个过生日的党员,支部都将以组织名义寄送一张生日卡,以表祝贺和关怀。
3、联谊采摘,扩展了支部党员与其他区级组织党员的交流。
支部不仅积极组织支部内的各项活动,促进党员之间的交流,而且还通过与其他区组织的联谊,增强支部党员与其他区组织党员的交流。10月16日,支部与崇文区工委进行秋季苹果联谊采摘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不仅愉悦了身心,而且使支部之间、党员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正是支部上述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温情活动,强有力地凝聚了党员的感情,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支部老党员郭藩婵和陈锦铭主动向支部递交了2封感谢信,感谢支部在各项活动中对老同志的重视和关怀,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总之,致公党昌平支部在今年工作中,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信息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实际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在中共昌平区委统战部和致公党北京市委的有力指导下,全体党员一定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奋发的工作激情,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昌平实现“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新的力量。
上一条:民进中国政法大学支部召开学习科学发展观座谈会 下一条:民建政法支部发挥专长服务奥运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统战部 | 建设维护:信息化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