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走长征路 学好传统 谱和谐曲”主题活动总结
  • “走长征路 学好传统 谱和谐曲”主题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第二十次全国统战会议精神,支持和引导民主党派加强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的自身建设。以开展有益的活动为载体,对民主党派成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调动和发挥民主党派等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同时为加强党派间的交流和沟通创造条件,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党委统战部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于4月10日至16日,组织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侨联负责人,开展了“走长征路、学好传统、谱和谐曲”的主题活动。在全体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期任务,得到了党委的充分肯定。下面将活动情况和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主题活动行程回顾

    出征。4月10日(星期二),下午17:30在首都机场登上CA4104国航飞机,飞经太原、西安、黄河、秦岭、19:55抵达成都双流机场,乘大巴到成都市区,入住八宝街九龙宾馆。

    沿大渡河追寻红军足迹。4月11日(星期三),游览武侯祠后,乘车往海螺沟,经双流、眉山、雅安市天山县,下午2点55分,乘车穿过了全长4176米,海拔2182米的二郎山隧道,经甘谷地,到泸定,逆大渡河而上,在海拔2044米的大渡河观景台照第一张合影。到达甘孜藏族自治州,经磨西镇,入住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贡嘎神汤国际酒店(海拔1580米)。

    (1935年5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北上抗日,途经此地[当时名为“热水塘”],由于连年征战,缺医少药,将士们大多身染疾病。红军一边休整,一边制定抢夺泸定桥的计划。当地老百姓把红军将士引到神泉洗浴疗伤,仅仅两天,大军体力得以恢复,精神抖擞。5月29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下了泸定铁索桥,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从此之后,“热水塘”改名为“共和村”,即现在的贡嘎神汤。)

    捐赠。4月12日(星期四),所有参加主题活动的同志代表全校统战成员向泸定县磨西小学捐赠了价值1万元的图书、教具等教学用品,并建立了“同心图书室”,寓意“各党派团结一心,传播先进文化,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作贡献;各民族团结一心,学习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学校组织了隆重的捐赠仪式,统战成员代表热情地与师生们交谈,赠送礼品。在严登秋副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小学校园。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纯真的目光,依依惜别时不断挥动的手臂,每一名成员都感到不虚此行,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与师生们相约在磨西小学百年校庆之时再相见。

    “爬”雪山。离开磨西小学后,经海螺沟景区内海拔1940米的一号营地,海拔2660米的二号营地,海拔2980米的三号营地,把行李安顿在银山大酒店后,登上缆车向海拔3400米的四号营地进发。在足踏冰川,仰望海拔7556米的贡嘎雪山,听隆隆雪崩之声,叹冰雪瀑布之壮美,惊世纪冰川之鬼斧神工之余,深刻感受了红军当年过雪山时的艰难险阻。

    参观磨西会议旧址。4月13日(星期五),在银山大酒店观日照金山无果。返磨西小学,参观磨西会议旧址及毛主席曾居住过的磨西天主教堂神父房。(1935年5月29日晚,连续行军3天的毛泽东率军团部队到达磨西镇,宿营磨西天主教堂神父房。当夜,召集同日到达磨西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秦邦宪(博古)、陈云、邓小平同志开会,长征史上称“磨西会议”。磨西会议为5月30日的泸定桥会议奠定了基础,起到了预备会议的作用。会议内容是:1、因兵源、粮草得不到补充,红军不去康定;2、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3、征求陈云同志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川到上海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4、抓紧筹集行军所需粮食;5、过泸定桥后,中共中央和军委开会研究北上路线问题。)后经瓦斯沟,赶赴康定,中午入住格萨尔王酒店。午餐后前往木格措(野人海)景区,观七色海、杜鹃峡、木格措等风景区。

    “过”草地。4月14日(星期六),经新都桥,翻越海拔4398米,终年积雪的折多山口,踏上塔公草原,远望草原尽头的雅拉雪山,遥想着红军当年路过此地时的困境。在参观由赵朴初先生题匾的塔公寺时,又目睹了桑吉悦希(汉名“天宝”)1993年写的一段话:“塔公寺是有名的花教寺庙之一,红军长征时曾予保护,望继续予以保护。”大家不仅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也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及其深远影响。

    飞夺”泸定桥。4月15日(星期日),上午九时许,返回川康要道–泸定桥。大家踏上剧烈晃动的铁索桥,俯瞰桥下湍急的河水,耳听大渡河水的咆哮,从东桥头走到西桥头,体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泸定桥由13根铁索组成,全长101、67米,宽2.7米,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大渡河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铁索横跨其上,宛若长虹。泸定桥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川藏交通的咽喉著称于世,更以红军夺桥的英雄事迹驰名中外,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午回到成都,参观杜甫草堂,晚入住九龙宾馆。

    胜利。4月16日(星期一),上午,大家游览了成都市区,品尝了特色小吃。下午到双流机场,晚19时30分乘机,夜22时15分到达首都机场,17日1时50分最后一人到家,至此,活动结束。

    二、主题活动主要收获

    (一)重走长征路,体验了长征的艰难险阻,对长征精神有了切身体会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有一万五千里在四川境内,是长征路上最艰险、最具历史纪念意义之一的一段征程。“飞夺泸定桥”、“甘孜会师”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本次“走长征路、学好传统、谱和谐曲”主题活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我们先后穿过一望无垠的成都平原,越过巍峨险峻的二郎山,到甘谷地,沿大渡河,至泸定、康定、塔公等地,辗转川西地区,先后参观了毛主席住过的磨西教堂旧址、红军洗浴疗伤的“神泉”,领略了冰川雪山的险峻和陡峭,走过剧烈晃动的泸定铁索桥,翻过终年积雪的海拔4398米的折多山口,踏上一望无际的塔公草原,模拟了红军长征的所有经历, 总行程约2500里,相当于长征路的十分之一。每到一处,所有统战成员在惊叹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之余,尤其是亲历了高原反应的头晕呕吐、以车代步仍感劳累的痛楚、如厕时的种种不便等等困难之后、都无限感慨长征的艰难和红军将士为民族独立及人民解放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无不由衷地珍惜用无数共产党人、红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

    是的,长征,这个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两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12个省,最远的行程二万五千里。日平均行军74华里,越过18座高大山脉,其中有5座终年积雪,度过了24条大的河流,占领过62个大小城市,平均每天有一次遭遇战,有15个整天用于大决战上,突破了19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胜利前进到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71年前的长征中是没有民主党派参加的,而今天,我们这支主要由民主党派成员组成的队伍重走长征路,自觉地体验长征的艰难,主动地学习长征的精神,大家都骄傲地说:我们是第一支走长征路的民主党派队伍!每到一地,每一名成员都情不自禁地与当年红军的境遇作比较,争先恐后地谈感想,谈体会,谈收获。这些还不够,激动之余,还要用歌声来抒发情感,“长征组歌”、“毛主席诗七律长征”、“北京的金山上”、“西藏高原”的旋律不断回荡在车厢里。从始至终,这支队伍都保持了昂扬的斗志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二)重走长征路,继承了好传统

    1、信念坚定,勇往直前

    在重走长征路上,我们虽然没有徒步跋涉之累,没有饥饿寒冷之忧,更没有围追堵截、流血牺牲,但是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高原反应之苦和道路崎岖之险,之惊。尽管如此,所有成员都表现了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抱定“重走长征路,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的坚定信念,知难而上,勇往直前。在上塔公草原之时,高山反应最严重的几位老师,陈丽苹、刘艳敏、王玉梅、田为民,王玉梅、田为民、孙清水仍然坚持跟着大部队出发行进。陈丽苹、刘艳敏是大家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才很不情愿地留守在康定。马淑贞老师已66岁,她和杨育茹老师都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但是却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坚持体验了所有行程。她们还说:我们是来走长征路的,就是来吃苦的!76岁的陈志平老师更是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激励着大家,影响着大家。

    2、团结友爱,同甘共苦

    我们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团结友爱的气氛,从机场上的扶老携弱,到乘坐汽车、电梯时的互相谦让。尤其是面对高山反应、长途跋涉等种种考验,成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认真感悟和发扬“长征精神”。当田为民、王玉梅因高山反应头疼恶心不能吃饭时,周建海、李克非向厨房要了病号饭,送到田为民床边。陈丽苹、刘艳敏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为王玉梅送去面条。当陈丽苹脸色惨白,浑身无力,高山反应严重时,蒋廷瑶为其按摩穴位,搀扶着她,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其他同志也纷纷围在陈丽苹身边,让她吸氧,为其拿书包、衣物,鼓励她,安慰她。马淑贞、杨育茹在自己呼吸急促,心脏憋气的情况下,却舍不得用紧缺的氧气瓶,奉献出来给了其他同志。李克非热情地为大家服务,从帮助搬运饮用水到上下挪运行李,他总是抢在前。他尊老爱幼,连吃饭也照顾着大家,因此被誉为“绅士”。王玉梅、陈丽苹、刘艳敏、陈志平、石韵明拿出自己的药品,分发给需要的同志。石韵明跑前跑后,全力照顾好每一位统战成员。九三学社支社是本次活动参加人员最多的一个党派,在主委李克非的带领下,他们不仅在支社内部互相关心,步调一致,而且把团结友爱、同甘共苦的好品质延伸到其他党派成员身上,每一名社员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综合素质。正像陈志平老先生说得那样:“团结友爱、共度难关,就是我们要继承的好传统。从大家对我的关心到同志之间的互助,都很好地体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这个氛围很好,很和谐。”

    3、目标一致,群策群力

    在此次活动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处处凝聚了集体智慧和群众的力量。为磨西小学捐赠那天,一大早,李克非就忙着给篮排足球写上捐赠单位名称;孙清水、陈丽苹、杨育茹等同志认真捆扎书籍;每一个人都忙前跑后,运送物品、布置会场、为捐赠仪式的每一个环节献策出力;在仪式开始后,王玉梅代表大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每位统战成员亲自把书籍、文具等交到学生手上;作为捐赠的见证,在清单上郑重地签署自己的姓名;为了将来便于联系,马淑贞找到每一位小学老师写下他们的姓名和通讯地址;陈志平为老师们演示他捐赠的投影仪;田为民用他特意为捐赠活动带来的自家的摄像机,录下了捐赠仪式的全过程,并亲自制作成光盘。群策群力,使捐助活动搞得庄重、热烈,非常成功。在参观磨西小学时,周建海、杨学明意外发现磨西会议旧址,他们激动地向大家讲述发现的过程及磨西会议的内容。大家听后,一致认为是重走长征路,接受传统教育的好去处,因此就有了我们重返磨西小学,参观磨西会议旧址和毛主席居住过的神父房的重要之行。

    (三)重走长征路,谱写了一曲曲和谐赞歌

    1、谱写了政党和谐的赞歌

    这次活动有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九三学社6个党派的成员参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短短7天里,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不仅加深了各政党间的了解,也增强了友谊,促进了各党派支部的工作。大家都从自身做起,努力实践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党和谐的目标。

    2、谱写了民族和谐和区域和谐的赞歌

    我们所去的甘孜州是个多民族地区,是祖国西部的边远山区。所捐赠的磨西小学是接近西藏自治区,以少数民族为主,有7个民族学生的学校。我们一行16人,全是汉族,本着56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向磨西小学捐赠文具、体育用品和书籍,建立起“同心图书室”,以实际行动为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民族和谐赞歌增添了一组优美的旋律。

    3、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努力追寻着红军的足迹,在思想受到洗礼的同时,努力保护着已成为具有独特魅力风景区的历史遗迹,大家每到一地,都只留下了脚印,没有丢下一点垃圾,甚至一片纸屑,更没有摘那里的一花一草,哪怕是在人烟稀少的塔公草原上。大家自觉遵守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则。希望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让冰川雪山融化得慢一些,让草原退化得缓一些,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美。

    4、谱写了师生和谐的赞歌

    一行16人,最大的是76岁的陈老师,最小的是20岁的随队记者陈金波同学,对于小陈,每一个成员都是他的老师,他尊重每一位师长,在认真履行摄影师职责的同时,还尽职尽责地照顾陈志平老师。大家都把小陈当成自家的孩子,对他嘘寒问暖,生怕他冷了,饿了。王玉梅和刘艳敏是陈老师20多年前的学生,她们时时关注照顾着陈老师,并不断地向陈老师请教长征中的一些历史事件。陈老师作为党史教授,时刻不忘老师的责任。在行前,就为大家整理出了有关长征的学习资料。他虽然腿脚不便,但依然靠自己的力量越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以身作则,坚持走完了全程。在行车途中,也不忘向大家介绍长征路上的故事,传播着长征精神。我们这支队伍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否有直接的师生关系,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学生虚心求教,老师耐心解惑,师生和谐的气氛更使主题活动得到了升华。

    5、见证了宗教和谐

    在磨西小学,我们见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在小学的西侧,是歌特式的有百余年历史的天主教堂,而与其相对的东侧,是唐朝时藏族人民为了纪念镇守这里的汉族大将而建造的佛教寺庙。在天主教堂的南面不足二十米,就是磨西镇人民法庭。听磨西小学校长和天主教堂的看守人讲,天主教与佛教在这座小山村长期以来和谐共处,而这种和谐又营造了村民的和谐,使得磨西人民法庭一直“门庭冷落”。怪不得法庭的大门只有一把“铁将军”把门呢。

    (四)努力实践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誓言

    71年前,毛泽东同志说过:“讲到长征,请问有什麽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天,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变为现实,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我们此次重走长征路,也是怀揣着这样的理想出发的。今天,我们也要骄傲的说:我们向校党委宣告的此行目的也已达到了,每一个人都是获益匪浅。不仅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战争的卓越能力有了深刻体会,也对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满了信心;此次主题活动的实践还证明,我们作为宣传队,宣传了中国政法大学,宣传了先进文化;作为播种机,播撒了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的种子。我们在磨西小学的捐赠活动就是例证之一。此次捐赠,产生很好的影响,甘孜藏族自治州在4月19日的州网站首页上,以“中国政法大学在海螺沟景区建立同心图书室”为题发表了消息。王玉梅老师送给一位少数民族学生的笔记本上写着“小姑娘,阿姨在北京等着你”,大家与学生们的亲切交谈,与师生们一同上课,一同做操的情景,

    此次“走长征路 学好传统 谱和谐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团结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充分展示了我校统战成员之间团结互助、锐意进取、关注国计民生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总之,这次主题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思想意志,考验了我们的身体状况,也考验了我们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增强了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了我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党委的充分肯定。下面以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红军长征创造的伟大精神穿越70年时光,依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告慰革命先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激励和推动我们去完成新的伟大长征,用时代的创造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校党委统战部

    2007.9.3

    上一条:徐世虹、王玉梅、焦洪昌、王灿发教授当选为第十二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下一条:统 战 信 息

    关闭